芷江融媒讯(通讯员 徐孟璐 杨利群)“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自2023年开展“怀青人才驿站”试点工作以来,土桥镇通过突出党建引领,创新开展五个“青年人才+”项目(“青年人才+支部建设、青年人才+田间课堂、青年人才+服务项目、青年人才+创业项目、青年人才+茶话漫谈”),着力打造“四雁”工程,有效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端午节期间,富家团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给土桥镇本土青年人才介绍青年创业项目情况)
引贤聚才,创造“归雁”好气候。一是靶向精准发力,向外引才。广泛发动土桥镇辖区内人才,依托“校友圈”“朋友圈”“学术圈”等,吸引相关能人智士齐聚土桥,共筑未来。2023年,芷江乡村振兴 “博士讲堂”两期活动在土桥镇举行。活动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8名博士及高层次人才,为乡村教育、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播、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出谋划策。2024年,邀请1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广西广合律师事务所律师,以“法治乡村建设”为主题,进行普法交流活动。二是乡情纽带联结,回引贤才。利用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以“游子归乡”为契机,深入开展“迎老乡、回家乡、建故乡”乡贤恳谈会、屋场座谈会、创业指导会,深入推进“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自开展“怀青人才驿站”试点工作以来,土桥镇共开展“三会”3次,参与人数达450人。三是因地制宜挖掘,就地取“才”。深度挖掘本土专业技术型人才79人,完善“在外青年大学生”信息库,动态掌握青年人才就业状况,为土桥镇发展储备人才力量。2024年,回引1名土桥籍心理咨询师,与土桥镇中小学教师就“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开展“青年茶话漫谈”座谈会1次,并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
养贤育才,打造“群雁”孵化巢。一是供需对应,精准滴灌。立足土桥镇五大核心产业,分批分类开展“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油茶栽培”等专题农技培训4次,参训农民1040人。邀请农技专家,深入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指导6次。二是搭建平台,外出研习。先后6次组织人才队伍赴衡阳、浏阳、桂林等地调研,学习周边省市县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环境改善等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安排6名青年农民先后赴怀化国际陆港、浙江大学进行学习交流。三是示范引领,“传帮带”。在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带动下,土桥镇涌现出了致富带头人骆秀富、经营能人唐国锋、知青情怀企业家游建鸣等一批优秀人才典型,培育青年创业项目3个,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大内生动力。
尊贤重才,营造“留雁”生态圈。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让人才更放心。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引领,成立由镇党委书记兼任书记的青年人才党支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大事项。配强人才专干,确保人才驿站实体化运行。二是注重制度完善,让人才更安心。制定出台《土桥镇人才工作专项管理办法》,从实际实地出发,细化“引选留育用”等人才管理制度5项。三是优化人才服务,让人才更舒心。设置“三专”服务通道。通过配置专员、设立专线、设置专区,为返乡人才提供绿色通道服务,解决人才“大事小事”,先后帮助各类人才35人次。
(依托非遗文化“孽龙舞”,开展微宣讲)
举贤用才,塑造“子雁”回归线。一是凝聚青年力量,微光服务基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联动,成立土桥镇青年志愿者服务小队,常态化开展文明风尚系列志愿服务、扶危济困志愿服务、政策宣讲志愿服务70余次。二是招聚青年才俊,提供实习岗位。积极贯彻落实《“智汇潇湘·鸿雁之约·怀青才聚”芷江侗族自治县2023年高校学子“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为来自北方民族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5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帮助青年学子提升工作能力。三是汇聚青年才智,共谋土桥发展。依托粮油、香菇、烤烟等产业资源、“孽龙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冷水铺红二六军团政治会议旧址等文旅资源,畅通渠道、共谋发展。联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博士团赴土桥镇开展村集体经济调研、社会保障情况调研2批次。创新微宣讲形式,依托非遗文化“孽龙舞”,开展微宣讲2次,吸引群众240余人听讲。
责编:许敏
一审:杨艳芬
二审:许敏
三审:尹华
来源:芷江融媒体中心
梁志平带队督导检查“三大盛会”重点项目建设
梁志平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
九届县人民政府2025年第九次常务会召开 梁元和主持
芷江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部署会召开
梁志平调研督导项目建设和观摩组织工作
梁志平带队实地调研“三大盛会”观摩组织筹备工作
梁元和督导检查城区社会治理一体化工作
梁元和主持召开高质量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调度会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