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衰有哪些表现 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警惕心衰。 (1)呼吸困难:心衰时静脉血液无法充分回流到心脏,残留的血液淤积在静脉里,出现肺淤血,使肺内气体交换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了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表现为呼吸困难。 (2)乏力、运动能力下降:心衰时全身器官组织中能量物质与血氧含量下降,肌肉无法得到所需的能量,导致供需不平衡,即便是日常活动,如爬楼梯、步行购物或淋浴,都可能让心衰患者感到疲惫不堪。 (3)水肿:发生心力衰竭时,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静脉血管内,从而出现水肿。水肿多发生于足部、下肢,卧床时发生在腰、背等部位,按压可出现凹陷,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脸部及全身水肿。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 (4)咳嗽和咳痰:心力衰竭患者常常由于肺淤血会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或泡沫痰,严重者可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痰。 (5)其他:心力衰竭患者还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失眠、心慌等非特异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嗜睡、眩晕、眼前发黑、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
有症状时该怎么办 当老年人出现气短、浮肿、乏力等表现时,须注意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加重,需要尽快去医院看医生,通过做心电图、胸片、利钠肽水平检测和超声心动图(首选)等检查,判断是否发生心力衰竭。 同时,需要进行老年相关综合征的评估,积极预防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避免加重病因与合并疾病发作,最后制订长期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诊。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1)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生活、适当运动、健康饮食、禁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都是重要的基础保健。 (2)纠正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需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尽早达标。定期门诊随诊,由医生根据患者近期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调整,一般至少每个月一次。这些因素控制得好,可以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积极治疗心脏基础疾病、预防心衰发生:已经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心衰的基础疾病,需要积极治疗。同时,应加强自我管理,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蛋白质类,控制食盐的摄入量。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和良好的情绪,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误区解读 只要平时注意预防感冒,就不会发生心衰 (×) 一般认为,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受到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影响可能诱发心衰。常见的诱因包括:上呼吸道等感染后(最常见)、急性心绞痛发作、快速/缓慢心律失常、血压波动、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输血过快和/或过多、情绪激动,以及一些影响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和引起水钠潴留的药物等均可诱发心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预防感冒只是预防心衰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应注意其他多方面的预防。
责编:许敏
来源:健康中国
全县2025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项目建设年”活动讲评、市对县年度考核工作调度会召开
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梁志平主持
九届县人民政府2025年第十三次常务会召开 梁元和主持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全力以赴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大盛会”活动奖励激励大会召开
梁志平带队调研农特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项目工作并主持召开调度会议
县四大班子领导开展重阳节走访慰问活动
县委议军会议暨县领导过“军事日”活动举行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