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绿相间古冲村
江月卫(苗族)
来吧,这里是古冲村。触摸着空气中飘香的清润,在微风里聆听雀鸟的鸣唱,来一次近距离的远行吧!那一片深情的绿色啊,链接了我的思绪:橘海情致一幅画,乡村民俗一首歌,农家小院仍胜景,村民笑脸看今朝……秋日和煦的阳光里,蓝天白云,金黄色的冰糖橙从绿色的橘丛里露出笑脸。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就这么扑面而来。停下来,看山听水。歇下来,抚摸橘香。住下来,品味乡村。静下来吧,写一缕清风,画一窗风景,歌一路暖阳。
1
古冲村位于芷江南部,距离县城33公里。距离包茂高速公路洪江市出口15公里。属于禾梨坳乡。全村8.9平方公里17个村民小组,466户,1646人。全村种植柑橘10000亩,亩产4000—6000斤。古冲村如同一本连环画,每翻开一页都是一个景点,都会让你有惊有喜流连忘返。抬头看天边的白云悠悠,静耳听鸟鸣虫欢,心,就这么静了下来了。耕耘一丘自己的菜地。打理好老百姓托付的橘园。呼吸着田野上清新的空气。日子是那么的恬淡而充实起来。
古冲村因为柑橘而红,他们并没有散兵游勇单打独斗,成立了标果柑橘专业合作社与橙家班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柑橘产销链。村支书龙四清总是面带笑容,说,村子零零星星分布成七个自然村寨,柑橘也是东一垅西一片,当年不通公路,卖一斤柑橘有一半收入交给给了挑夫。
我惊异地问道,通村公路都有几十年了,你们是哪一年开始栽柑橘的?
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县乡领导的支持下古冲村便开始发展柑橘,但是那时没有成规模,品种质量也一般,但比种包谷红薯划算,穷怕了的老百姓积极性高,只要是村子里的空闲地,能栽的都栽上柑橘。心想,反正是穷,失败了也还是一个穷。最为典型的是卧龙溪组的周有知,他从银行贷款十多万元流转土地120多亩,全部栽上冰糖橙。当时整个芷江的冰糖橙不多,名气还不是很大,产量出来了价格却上不来。龙四清便四处推销,见到谁都吆喝村子里的冰糖橙。她说得多了别人就烦她,怼她:你这里讲那里讲,有本事你到网络上去讲一讲。龙四清真的就带起几个人跑到浙江搞起了直播带货,短短三分钟就卖了50万斤。周有知如今成了村里的“柑橘首富”!他每天除了去橘园里修修枝杈就是唱唱侗歌。
龙四清平静地告诉我,嫁到古冲来的时候,一位闺蜜给她唱了一首山歌:有女莫嫁古冲坡/嫁了也是受罪多/山上只有茅草屋/山下只有泥水喝……她说,我没有什么文化,但我读过一首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但我可以适应现实,我在乡里的集市开了家成衣店,由于价格合理,适销对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还请了两个服务员。后来,村子里选举我当上了村支部副书记兼妇女主任,一干就是15年。2002年我担任村支书后,工作任务重了,我便关掉了成衣店,一心一意做村子里的工作。
为了跟紧市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龙四清带领村民们花大力气对橘园进行品改,通过引进黄金贡柚、红美人、阳光一号等新品种,赢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全省柑橘发展优势区域冰糖橙基地。每年柑橘成熟季节,村里的万亩橘园“绿树枝头万点金,满山尽披黄金甲”,引来游客云集,柑橘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些年来,周边乡镇老百姓种柑橘的越来越多,为了搞好销路,村支两委想点子、谋出路,决定把柑橘与旅游相结合,延长产业链,走农旅融合的新路径。那是2017年秋天,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为了古冲村的首位荣誉村民,启动“百万荣誉村民”扶贫计划,并推出乡村旅游项目。外地一些人冲着对袁老的崇敬,慕名而来,纷纷加入“荣誉村民”的队伍。如今,十余万名荣誉村民成为了古冲村的柑橘及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的维护者、宣传者、推广者。村里同时调整思路,采取旅游公司+旅游协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柑橘销售团队+橘农的多赢模式,打造柑橘文化之旅。一时间,前来这里开展采摘、露营、自行车骑行等乡村生活体验旅游的人剧增。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贵州、广西等省市的客商纷纷前来进货,柑橘最远销到了东南亚、欧美等地。
2
古冲村集体有600余亩柑橘园艺场,现在承包出去年租金10万元,村里的两个仓储出租年收入6万元,板兰根基地出租5万元,白术基地承包出去收入6.6万元……一年下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多万元。更为主要的是通过村集体的引领示范,带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
当我们走进一栋古朴大方而又给人以威严的侗家吊脚楼里时,龙四清说,这是我们村里刚刚建好的科技楼!现在急需引进技术人才,研发中药材饮品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我们要将古冲村打造成国内有影响力的中药材饮品研发基地。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2023年古冲村投入近200万元,新修了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科研大楼,下一步将以“柑橘+中草药”的“果药套种”模式来带动中草药规模化种植。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通过带动村民参与种植,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目前在建的柑橘科普园和橘文化园,已成功申报为全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将成为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两园”建成后,会进一步辐射周边地区,带动乡村旅游业整体发展,进一步增强群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体验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两年,古冲村每年接待外来游客、研学团队共万余人。
龙四清告诉我们,虽然自己也是本科文凭,包括现在的村干部每个都是本科生,但和人家的本科比起来还是有水分的,我走到哪里只要看到人家有好的做法,有好的对联、标语,我就会先拍下来稍作修改就“搬”来用。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孩子送出去,把大人请进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她笑呵呵地说道,只要柑橘价格好,老百姓在家种地有奔头,他们自然是不会出去的。说到这,龙四清指了指对门坡上正在建设的柑橘打蜡厂说,这个厂建起来了,又可以容纳几十人干活,对于柑橘的存放又有了保障。
看这个架势,今年的柑橘产量估计比去年要有很大提升……谈起自家的柑橘,社山背组果农周代洲笑得合不拢嘴,他说,现在的柑橘根本不愁卖,不仅全国各地客商来收果,村里还经常举办各种乡村旅游活动,吸引游客来购买,我们只管种好橘子就行。村民周代前身患肺癌多年,医药费占据家庭开销的一大半。自黄金奈李基地建成后,周代前带领全家在基地务工,连续3个月每月的工资收入超过8000元。如今,周代前已成为天晟农业古冲基地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该基地的日常工作安排。
当我们问起龙四清下一步的打算时,她说,只剩下一年就满六十岁了,就要从村支书的位子上退下来。接着她又忧心忡忡地说道,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老百姓,不过,目前已把柑橘注册成立了“兴梦橙”柑橘品牌,并引进湖南创变电子商务科技公司成立了橙家班,为柑橘的销路打消了后顾之忧,说到这龙四清又哈哈地笑起来,说道,柑橘品牌做大做强了,我们的柑橘每年都会卖完,最贵的时候我们8个柑橘卖了108元,你没吃过这么贵的橘子吧!
据悉,兴梦橙柑橘品牌注册以来,每年在果农网上销售冰糖橙达200万斤,产值达1200万元。2016年12月5日橙家班联合发起成立湖南省冰糖橙产业电商扶贫联盟,每年帮助果农通过网络销售柑橘达300多万元。
3
文化旅游促进品牌的塑造及柑橘的销售,这是古冲的特色。在县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通过挖掘果园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剿匪文化,进一步完善了古冲旅游内涵。村部楼旁有一座五十来米长供村人们闲聊的风雨桥,桥边的露天舞台像村口的门楼一样敞开着胸怀笑迎四方宾客。台上的演员是本村的农民,台下听戏不光本村的村民还有远方的游客。以“村民原汁原味的表演”为最大亮点,表演者穿侗服、讲侗话、唱侗歌、跳侗舞等等,传统的锣鼓、锁呐等侗族乐器也搬上了舞台,走的是一条“侗族文化牌”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种地的村民突然间“变身”为专业表演者,有了新的观众,村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我问正在看戏的周代理大姐:这活动经常有吗?她说,有,已经有几年了,有团队游客来就会演。记得有一次搞了一次“赏橘园美景”乡村旅游活动,来100多名游客,摆了10多桌,非常闹热!平时我们也三不三演一次,这是聚会也是联欢,大家都喜欢。周大姐与龙四清一样也喜欢笑,她笑呵呵地说,一年里有许多形式多样的活动,来的游客全国各地的都有。旁边看戏的一位汉子插话道,七七八八算下来,每年有100余个团万余名游客来古冲旅游,旅游带来的综合收入达500余万元。我问,你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旁边有人告诉我,他叫周有文,原来在福建省搞装修公司总代理,看到村里发展前景广阔,便回村创办了自己的柑橘农场,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我发现,和睦愉快的相处、纯正善良的乡村文化有一种属于这块地域的共识和价值。
在村部院内一楼,有一个百来平方米的农耕博物馆,到村子里来的游客都要来参观,这些成了纪念品的农具有的已是稀有物品。它们曾经的荣耀,被前来观赏的人们读出了跨时代的意义。这个馆也在告诉古冲村外出的人们:走得再远,根永远在古冲。现在整个村子里的人们在古冲村时可以说是安静地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将心沉到平凡的生活中,保持一种新鲜感,待收完一年的柑橘便进城去耍一耍。早出晚归在附近街道或县城做三四个月临工,有没有收入,收入多不多并不重要。这种形为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和采摘柑橘的妇女们聊天,顺手剥了一个柑橘,看似没熟,但清甜可口。采摘的几位大姐告诉我,再放上个把月,还会更甜更好吃。来收购橘子的老板是贵州凯里的,他说,他已经来这里收柑橘已有七八年了,每到这个季节他都会来。果农周太云很认真地在一本小学生作业本上工整地记录着哪个摘了多少斤,以便付给人家的劳动报酬。我开玩笑说,采摘的又没有记,你瞒点数量人家也不会晓得。他哈哈大笑起来,说,我瞒了采摘人的斤头,我卖柑橘就少了斤头。你看哪个划得来些?我想再和周老板聊几句,一辆大货车拉着满满一车空筐子来了,因为我们的车子挡住了他们,只得匆匆离开。
古冲村有很多充满侗族传统元素的东西,比如,中药材、服饰、民俗、山歌……这里的生活场景、生活习惯、生活细节、风土人情、审美情趣都有地域特点,打开任何一个“盒子”,都有惊喜,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如陶渊明笔下的生活,从而找到归属感,不想离去。一个笑得很甜的叫杨英的妹子告诉我,现在住在村里感觉很幸福,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游客也多,柑橘也好卖,我们也经常去村里的天空观景台表演侗歌侗舞、拍抖音,就图个热闹。虽然离县城有点远,不过还好,我买了小车,进城也挺方便的。
看着杨英妹子的笑容,我忽然有一种“幽然见南山”的感觉。和着苏轼的愿景“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满足自己在此“买田终老”的心愿吧!借助这里的人文环境,自然风光,减轻过去烦扰,想象未来美好。
夕阳西下,一伙游客从大巴车上下来,热情的古冲人一边唱着祝酒歌,一边敬客人喝下醇厚甘甜的米酒:古美寨门为你开\青山为你打扬伞\梯田为你搭歌台\欢迎你到侗寨来……游客的欢笑声夹杂着村民们清脆的歌声,好一派热闹景象。
责编:唐先彬
来源:掌上怀化
梁志平带队开展“三大盛会”全流程演练
梁志平在岩桥镇督导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
九届县人民政府2025年第九次常务会召开 梁元和主持
梁志平带队督导检查“三大盛会”重点项目建设
梁志平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
芷江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部署会召开
梁志平调研督导项目建设和观摩组织工作
梁志平带队实地调研“三大盛会”观摩组织筹备工作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