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 | “空中飞虎”战长空 友谊长存写传奇
2025-08-05 08:36:25          来源:掌上怀化 | 编辑:许敏 |          浏览量:186

“空中飞虎”战长空  友谊长存写传奇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玉捷

芷江,作为日本投降重大历史事件见证地,以“胜利之城”享誉中外。同时,作为中美空军飞虎队大本营,也以“英雄之城”威名远扬。

7月29日,记者走进芷江飞虎队纪念馆,采访了多年致力于挖掘、整理和保护飞虎队史料的该馆馆长吴建宏,一起重温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并肩作战结下的深厚友谊。

图为飞虎队纪念馆(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玉捷 摄)

走进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大门,左侧矗立着4米高的陈纳德将军雕像,他身着美国空军军服,目光如炬。右侧是由红砂石制作而成的飞虎队群雕,7名飞虎队队员,或拿着飞机模型,或坐在炮弹上,个个精神抖擞。

“陈纳德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吴建宏介绍,1937年,陈纳德作为美国空军退役军官来到中国,主动请战,为中国抗日志愿服务。1938年,他在芷江创办中国空军第一所美式航校,1941年组建美国志愿航空队。随着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对日宣战。这支航空队先后更名为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驻华特遣队、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

1941年12月,美国志愿航空队在昆明首次对日空战,成功击落9架日机,己方仅1架飞机受伤,中国军民盛赞其是“插上翅膀的老虎”。次年,由美国迪士尼公司总裁华特·迪士尼设计的“飞虎”形象——一只展翼的孟加拉虎,从代表着胜利的“V”字中飞扑而出,成为航空队队徽,寓意如虎添翼,飞虎队如此得名。

1943年8月,中美空军联队在广西成立。从这时起,飞虎队中开始有了中国籍飞行员。此后,中美空军联队与中国空军、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开始协同作战。

1945年4月到6月的湘西会战是中国军队对日军的最后一战,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日军企图攻占芷江机场,进而威胁重庆,“飞虎队”队员们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以制空权优势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在5月的一场空战中,飞虎队飞行员罗伯特・斯科特驾驶P-40战机,单机遭遇6架日军零式战机。他凭借精湛的飞行技巧,利用P-40战机俯冲速度快的特点,从高空俯冲而下,瞬间击落两架敌机,随后在低空与日军缠斗,成功摆脱追击。这场以少胜多的战斗,展现了飞虎队飞行员的英勇与智慧。

在湘西会战期间,飞虎队出动战机2500余架次,击落日军战机200余架,炸毁日军车辆、桥梁无数,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而“飞虎队”队员与芷江百姓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战斗间隙,飞虎队队员会教芷江当地孩子说英语,用巧克力和口香糖换取孩子们的笑脸。当地百姓则为飞虎队提供情报、掩护受伤飞行员。

1945年3月,飞虎队飞行员约翰・威廉姆斯的战机在执行任务时被击落,他跳伞后落入日军占领区。危急时刻,当地村民老王冒着生命危险,将他藏在自家地窖里,每天给他送饭送药。在村民们的帮助下,约翰最终安全返回芷江机场。这段故事,成为了中美友谊的生动写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负责领航和押送日本降机抵达芷江的,就是中美空军联队的6架P-51野马式战斗机。”吴建宏说,“飞虎队与芷江人民一起,见证了中国近百年来首次取得抵抗外侮的伟大胜利。”

自2003年起,芷江定期举办国际和平文化节。“飞虎队”与芷江情缘再次延续。在2003年首届和平文化节,曾在芷江一次击落6架日机的美国飞虎队员迪克・罗西,在参观“飞虎队”原址时,与曾在“飞虎队”并肩战斗的芷江老人彭双桥、滕子元、刘道明重逢。几位老人激动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浸湿了脸庞,那一幕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2023年11月,芷江四中与美国斯科菲尔德中学缔结为“飞虎队友谊学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多次来到芷江,看着芷江四中一张张青涩的面孔,他动情地表示,芷江对中美两国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他希望有更多的美国学生来到芷江,了解飞虎队的历史,也希望更多的中国学生到美国与飞虎队老兵以及他们的后人交流。

在芷江受降纪念馆和飞虎队纪念馆,依然能看到飞虎队使用过的战机残骸、飞行服和照片。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参观者,都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温度,体会到飞虎队与芷江之间深厚的情缘。

从战火纷飞的岁月到和平发展的今天,飞虎队与芷江的情缘一直在延续。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超越了国界的隔阂,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这份情缘,如同青山绿水,生生不息,见证着和平与友好的永恒价值。

责编:许敏

来源:掌上怀化

市级
县级
专题专栏
特别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