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融媒讯(记者 尹华 韦妹 通讯员 杨铠玮 蒙星宇)每一件文物,都是凝固的烽烟;每一处遗迹,都是永恒的见证。它们或许沉默,却承载着血与火的呐喊;它们或许沧桑,却铭刻着民族不屈的脊梁。从受降坊的庄严石刻,到泛黄的家书字句,每一件斑驳的文物,每一处沉默的遗址,都是那段烽火岁月的见证者,它们镌刻着民族的记忆。系列报道《抗战烽火里的历史印记》,将带领大家循着文物的印记,触摸抗战的脉搏,聆听那些被岁月尘封却永不磨灭的故事。
《抗战烽火里的历史印记》今天带大家走近芷江七里桥村过马塘碉堡。在七里桥村的芷江机场附近的过马塘康源养老中心的后院,有一座饱经沧桑的军事建筑——过马塘碉堡,它不仅是中美两国军人联合抗击日寇的亲历者,也见证了1945年那个永载史册的受降时刻。
芷江机场在修建时期,一共修建了十多座混凝土碉堡,这是其中离机场最近的一座。现在依然可以看到浇筑的痕迹。碉堡外观呈人字顶方形底座结构,它的南面和西面有一个“八”字形的射击口。它与周边几十个防御工事组成的火力网,构成了阻挡敌人进攻芷江机场的关键屏障。
抗战时期,芷江机场成为“苏联援华航空队”和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战机起降的枢纽,这些碉堡守护的不仅是一条跑道,更是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希望。
1945年4月到6月,日军为夺取芷江机场、打通进军西南的通道,发动了“芷江攻略战”,我们称之为“芷江保卫战”或“湘西会战”。这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以日军彻底溃败告终。
如今,硝烟散尽,碉堡的裂缝中已长出野草,但当我们触摸这些凹凸不平的墙面时,仿佛仍可以听到当年战士们的呐喊与隆隆的炮声。它仿佛在提醒我们:和平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它是一代人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礼物。站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传承那份“寸土不让、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责编:唐先彬
一审:杨艳芬
二审:唐先彬
三审:汪大庆
来源:芷江融媒体中心
怀化市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在芷江开幕 中八转动与世界同频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记者见面会在芷江举行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和平文化交流座谈会在芷江举行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友好签约座谈会在芷江举行
梁志平带队开展第四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暨乔氏中式八球大师赛模拟演练
梁志平带队开展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第三轮模拟演练
梁志平带队督导和平文化节系列活动安全保障工作
梁志平调研督导“三大盛会”项目建设收尾工作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