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融媒讯(记者 尹华 韦妹 通讯员 杨铠玮)每一件文物,都是凝固的烽烟;每一处遗迹,都是永恒的见证。它们或许沉默,却承载着血与火的呐喊;它们或许沧桑,却铭刻着民族不屈的脊梁。从受降坊的庄严石刻,到泛黄的家书字句,每一件斑驳的文物,每一处沉默的遗址,都是那段烽火岁月的见证者,它们镌刻着民族的记忆。系列报道《抗战烽火里的历史印记》今天带大家走近芷江受降典礼会场。这座庄严的会场,是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胜利见证。1945年8月21日,日军在此低头签署投降书,宣告侵略者的彻底失败。斑驳的桌椅、泛黄的史料,仍在无声诉说着那历史性的一刻——正义必胜,和平永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芷江被确定为日本投降代表向中国政府投降的地点,受降典礼安排在芷江城外的七里桥村。此处设有中美空军基地的营房和数间招待所。
受降堂东面的墙上悬挂孙中山先生画像,画像前安置两张铺着雪白桌布的长桌。当时参与报道的《宁远日报》记者易君左形容,这些桌子“好像是法官的案台”。房间西侧设有一张长桌,作为记者席。受降会议开始前,在场的政要、士兵和中外记者无不兴奋激动。据易君左描述,房间一端,“喜气洋洋的中美军官互相道贺”,另一端的记者席几乎被外国记者带来的打字机占据,打字机的声响甚至盖过了现场的喧哗。
下午3时20分,日本降使今井武夫、桥岛芳雄、前川国雄在中国士兵押解下脱帽步入会场。他们走至空位,向坐在对面的萧毅肃、冷欣、柏德诺及翻译官王武深鞠一躬,获准后于下首的投降代表席就座。
会谈持续一个多小时。经反复较量,桥岛芳雄交出在华兵力分布图,成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重要标志。工作人员以中、日、英三种语言高声宣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冈村宁次的“中字第1号备忘录”,其中规定中国战区内的日本陆海空三军必须接受命令,全部向中方投降。至此,今井武夫等人意识到日本战败投降已不可逆转。下午5时,日本降使退出会场,受降会谈结束。当日本代表鞠躬退场的一刻,会场内外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激动情绪。这意味着,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迫使侵略者在中国领土上正式低头认输。
责编:唐先彬
来源:芷江融媒体中心
怀化市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在芷江开幕 中八转动与世界同频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记者见面会在芷江举行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和平文化交流座谈会在芷江举行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友好签约座谈会在芷江举行
梁志平带队开展第四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暨乔氏中式八球大师赛模拟演练
梁志平带队开展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第三轮模拟演练
梁志平带队督导和平文化节系列活动安全保障工作
梁志平调研督导“三大盛会”项目建设收尾工作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