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电”亮侗乡小康路
2020-07-24 08:20:48          来源:芷江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芷江融媒体中心 | 作者:尹华          浏览量:113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加快“最后一公里”水电气路等建设。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精准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芷江立足农村电网实际,加大资源投入,坚持“提质”与“减负”并举,全力改造农村电网;坚持“接网”与“结算”并重,全力服务光伏扶贫;坚持“责任”与“奉献”并济,全力开展延伸服务,推动农村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用电的温度照亮侗乡百姓小康路。

酷暑伏天,在芷江岩桥镇郭家界村,电力工人正顶着烈日对供电线路进行改造升级。村支书张厚文告诉我们,这条线路设施陈旧、线路老化,碰上用电高峰期,会经常跳闸。

岩桥镇郭家界村支部书记 张厚文: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杆子东倒西歪,线路穿插在刺丛中,电压不够,有个组晚上测电压只有48伏。

曹星是国网芷江供电公司配网工程班班长,郭家界村农网改造工程由他负责,从今年4月份开始,他带领工人们每天要从早上六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六、七点。曹星介绍说,这次改造,郭家界村将新增变压器4台,组立电杆457基,架设高压线路2100米、低压线路20000米,户均容量从0.6千瓦时提高到2.0千瓦时,“改造完成后,村民家里再也不会出现用电‘闪跳’的情况了。”

 国网芷江供电公司配网工程班班长 曹星:改造以后,老百姓家里的大功率电器都能正常使用,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高。

芷江按照农网改造“改必改好,一步到位”要求,逐线逐户摸清全县农村电网现状,推行差异化规划设计,提高电网建设标准,有力提升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目前,全县农网村改率由“十二五”前的50%提高到95%,户改率达96.6%;785户“无电户”及危房改造扶贫户实现了户户通电。安了新电表,换了新电线,供电足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家里慢慢添置了冰箱、洗衣机、学生们用上了笔记本电脑学习......

电网升级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更方便。土桥镇洞下村宋宏八原来用的是村里小水电站供的电,家里的打米机因为供电不足,要等到晚上没什么人用电的时候才能打米,给他带来很大不便,电网改造升级后,他再也不用等晚上打米了。

土桥镇洞下村村民 宋宏八:搞这个农网改造,要感谢党的政策对我们的关心,现在电压相当足,打米随到随打,随便怎么打都不卡 感谢国家和党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贫困户和所有老百姓个个都一样。

目前,芷江已全部完成全县42个贫困村农网改造,累计完成投资7846万元,竣工率100%;完成6个小水电自供区的9个贫困村农网改造,实现全县小水电自供区贫困村清零。通过电力体制改革和电网改造,提升了106个村、居委会,近27万人口用电水平,充足、稳定的电力,为贫困地区开展节水灌溉、发展农业、实现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农村生产消费换代升级,更好地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国网芷江供电公司党委书记 严拯:一方面加大电网建设投入,农村群众用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农网改造,线路的供电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为农村发展产业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在岩桥镇黄栗坳村光伏发电站,一排排光伏发电装置,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村里靠光伏电站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岩桥镇黄栗坳村支部书记  余学文:我们黄栗坳的光伏发电场是2017年建的,一年有两三万多块钱,这个收入我们是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公益性岗位(工资) 第三是用在村里一些小型维修,我们就可以用光伏发电这笔钱开支。

光伏扶贫,是壮大集体经济、保障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重要路径,芷江创新定制“光伏扶贫接网工程专用基建项目包”,加快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确保与光伏项目同步建成、同步投运,截止到2019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光伏扶贫电站并网79户,容量5.8兆瓦,支付上网电费251.34万元,发放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13.05万元,惠及78个村,为全县贫困村脱贫摘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排排光伏发电板,一根根翻过山头、越过农田的电线,架起了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不仅照亮了贫困村,更照亮了百姓的美好生活,让贫困群众同全县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

责编:芷江融媒体中心

来源:芷江县融媒体中心

市级
县级
专题专栏
特别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