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可致死亡”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
2023-07-14 19:25:00          来源:芷江融媒体中心 | 编辑:唐先彬 |          浏览量:12679

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你们好!现正值野生蘑菇生长的旺盛时期,是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蘑菇中毒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芷江县食安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各位市民朋友们注意食品安全,谨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现就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有关知识告知如下:

一、不靠谱的毒蘑菇识别方法

错误一:“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极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错误二:“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实际上,对虫蚁无毒的成分人类食用后却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毕竟,人与虫蚁的生理结构不同,不可类推。例如致命的鹅膏在成熟后可能生蛆、生虫;有毒的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致命白毒伞也有可能被虫啮食。虫子吃了这些毒蘑菇安然无恙,人吃了却会中毒。

错误三:“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的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四:“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五:“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淸洁地方的蘑菇无毒”。大部分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的有毒,有的可食。有一些毒蘑菇的确喜欢生长在粪便上,如盔孢伞和花褶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是鹅膏、口蘑、红茹中有一些有毒种类也生长在松树林中。

二、远离毒蘑菇的几个建议

1.不采摘。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釆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2.不买卖。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3.不食用。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4.预警宣传。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做到人人知晓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尤其是具有潮湿土壤适合菌类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需做好警示,防止市民误采误食毒蘑菇,必要时可定期清理。

三、食用毒磨菇后的自我急救方法

1.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手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用催吐);

3.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4.加盖毛毯保温;

5.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6.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芷江侗族自治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芷江侗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宣)

责编:唐先彬

来源:芷江融媒体中心

市级
县级
专题专栏
特别推荐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