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上半年GDP增速3.6%,怎么看?
2023-08-12 15:51:36
来源:湘伴 | 编辑:唐先彬 |
浏览量:993
近日,31个省(区、市)上半年GDP数据全部出炉。
从增速来看,上海最高,同比增长9.7%;15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高于5.5%的全国水平。湖南的增速——3.6%。看到这个增速,不少湖南人心里着急。
分析经济形势,两个关键点不能少:看到表象后面的本质、看到经济发展的趋势。
看增量,全国10个省份GDP增量超千亿元,湖南和湖北、四川、安徽、北京一起,位列增量1000亿元梯队。看总量,全国经济十强省份排位没有变动,湖南GDP总量依然位居全国第九。宏观上看,上半年的增速,是在外部需求走弱、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不利影响加大,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一些领域风险隐患逐步显现的情况下实现的,来之不易。经过3年新冠疫情的冲击,经济恢复将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因此呈现出的经济指标数据也是波动的。看小势,目前湖南经济发展势头趋于平稳。依然是数据说话。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3.8%,比一季度快1.7个百分点;6月规模工业增长4.5%,连续3个月回升;消费增长6.6%,比一季度快0.7个百分点。尤其是,6月末全省贷款余额增长12.1%,同比多增746亿元;工业用电量剔除线损影响后增长0.9%。这些关联指标表明,湖南今年经济明显回暖、逐步走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高于一季度0.7个百分点;5月13日,湖南大学体育场,众多大学生前来参加应聘。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通讯员 陈盼 摄城镇新增就业42.4万人,完成年度任务超六成,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继续保持中部最好。入夏以来第一波最大负荷4165万千瓦用电高峰,湖南目前已顺利渡过。分析近10年数据,可以看到,湖南GDP、投资、规模工业均超过平均水平。湖南上半年财政收入1767.6亿元,增长11.2%。全口径税收收入增长19.4%、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非税占比34.5%,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税收占比增高,表示湖南推动经济发展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全省经济发展的结构和动能在改善,湖南经济增长的活力和竞争力开始增强。关乎湖南未来10年发展的指标,如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等,情况如何?第二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超过50%,制造业贷款增长22.8%,全省实有经营主体增长9.6%……表明湖南产业提质正在升级加快。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投资、民间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分别比全部投资增速快9.3个、4.9个、9.6个百分点,表明湖南投资结构也在调整加快。湖南形成的3个万亿产业、16个千亿产业、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都是湖南经济发展的底气。上半年的湖南,实际工作好于统计数据、预期指标好于当期指标、质量指标好于总量指标。所谓大势所趋,湖南的大势,便是稳的基础、好的态势不断巩固,发展趋势持续向好。看清目前的经济形势,湖南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全国共性的问题,如外部环境趋紧、全球经济滞胀、国内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强、经营主体困难加大、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挑战等;也有湖南个性、现实的问题,如受房地产下滑的影响,建材、钢材等行业产量下滑,消费品工业低位运行,出口企业、规工企业下降,项目投资后劲不足,外贸企业订单减少等。总的来看,我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问题,仍然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说长沙是“网红”城市,全国人民都认同。但是,长沙的“流量热”是否真的转化为“消费热”?
长沙市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呈现出浓浓的烟火气息。 雷鑫 摄今年长沙出台《长沙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3-2026年)》,明确提出优化“首店”布局,挖掘“首店”存量,扩大“首店”增量。发展首店经济,便是打造更多“消费吸引物”,把流量转化为能量的一大举措。既要看表象也要看本质,既要看“数”也要看“势”,既要看共性瓶颈也要看个性困难,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暂时的,唯有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方能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目标已经明确,要提高经济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即实现“投资有回报、产业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责编:唐先彬
来源:湘伴